摘要:今年的電視劇植入廣告的風頭已經蓋過了電視劇本身,大家對此津津樂道,樂此不疲的批判著。從覺得新鮮好玩到飽受詬病,觀眾們的情緒仿佛越來越暴躁了。于是廣告策劃們開始想新點子了,他們又整出一個“創(chuàng)意中插”。對于這種新形勢,你喜歡嗎?
近日,黃磊版《深夜食堂》收官,這場“半個娛樂圈被一碗泡面毀了”的“廣告食堂”鬧劇落幕,但是提及開頭的“老壇酸菜”,不少觀眾仍心有余悸。
2017年已經過半,縱觀上半年的電視劇,《深夜食堂》不是第一部廣告植入引起群嘲的電視劇,從《擇天記》以“雷”取勝的“一葉子面膜”,到《歡樂頌2》化身“廣告頌”都挑戰(zhàn)著觀眾的“忍耐極限”。
當然,并不是所有的影視劇都深陷“廣告泥潭”:今年當之無愧的現象級大劇《人民的名義》中引入的國酒茅臺被網友認為達到了“踏雪無聲”的效果;近期熱播劇《楚喬傳》和《軍師聯盟》則采用了“創(chuàng)意中插”的方式被不少網友力贊“廣告給力,不輸正片”。
無疑,廣告植入是一門大學問,尤其是其背后所代表的價值更是電視劇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,但是縱觀目前電視劇市場,參差不齊的廣告植入嚴重影響了觀眾的觀劇感受,究竟廣告該如何植入才能“恰到好處”呢?
《深夜食堂》、《歡樂頌》現代劇成“重災區(qū)”,簡單粗暴式廣告引群嘲?
縱觀2017年上半年的電視劇,“簡單粗暴”的廣告植入并不少,但真正達到“喪心病狂”地步的,當屬《深夜食堂》和《歡樂頌2》。
如果說《人民的名義》是今年收視口碑雙豐收的現象級大劇,那么《歡樂頌2》一定是一部廣告植入的現象級大劇。據不完全統計,《歡樂頌2》多達51個品牌,從飲食快消品、服裝、家電到高端汽車品牌等集中轟炸著觀眾的神經,甚至在一部電視劇中出現多個競品的尷尬情況。
雖然侯鴻亮曾表示廣告植入的“底線是不能影響劇情和節(jié)奏,第二季還拒絕了一半數量的廣告”,但也讓人感慨劇方的確略有幾分“來者不拒”的嫌疑。除了邱瑩瑩動不動就吃“康師傅”的無所不在式植入,五美也真正踐行著“廣告頌”,隨處一站背后就有巨幅廣告海報亂入,隨手一送必然是各種品牌的禮品,鏡頭和臺詞也特意進行強調和說明。
(歡樂頌2)
當然,如果說《歡樂頌》最后的底線是“不影響劇情和節(jié)奏”,那么《深夜食堂》估計連這最后的底線也丟了,尤其是第一個“泡面姐妹”單元中更是為老壇酸菜量身定制的故事。根據鯤鵬數據統計得出,僅在前四集中,該劇就植入多達20種廣告,其中觀眾最敏感的老壇酸菜面更是多達10余次,包括6次口播,累計市場達602秒。
上篇:
下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