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互聯網時代,廣告更是無處不在。只要人們上網,不管是用電腦上網,還是用手機上網,都可以看到廣告。打開網頁會看到廣告,打開APP會看到廣告,甚至打開手機就能看到開機畫面上內嵌的廣告。還有彈窗式廣告,關都關不掉。網絡運營商的意思是,既然網絡資源是免費的,那么就用廣告瀏覽量來換取。人們打開網頁,就算是瀏覽了網頁內嵌的廣告,瀏覽了彈窗式廣告,打開APP也是如此,都是免費的,也就不會計較那么多了。可是,廣告本身有很多虛假的信息,讓人們不看也得看,不聽也得聽,當然就會產生很多購買行為了。
廣告效應就是讓人們看到和聽到的效應,而且不管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如何都會說好,還要以唱歌、跳舞、演戲的形式表現出來,也就是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表現出來,算是貼近老百姓了。但廣告本身會符合主流意識形態(tài),會表現城市美好生活,意思是只有進城買樓,才能享受美好生活。潛臺詞就是號召人們進城買樓,而不是號召人們在農村過一輩子。于是,廣告就成了給人們灌輸主流價值觀的東西,也算是影視作品,要經過審核,甚至一個拍廣告的明星出了事,他拍的廣告就會下架,不再播出。廣告中的商品或服務出現問題,也會下架處理。而其他廣告卻始終存在,廣告效應也始終存在。
人們看慣了廣告,就會見怪不怪,認為很正常。要是看電視,看網絡視頻沒有廣告,就會覺得不正常,甚至覺得少點什么。而商家們似乎更加肆無忌憚,只要能插播廣告的地方,就要想盡一切辦法插播進去,就連APP的啟動畫面都是廣告,就更別提購物網站滿天飛的廣告了。即便是新聞網站也會出現廣告,增加了廣告的可信度。也就是說,不同節(jié)目,收視率不同,獲得的廣告收入也不同。甚至一個在春節(jié)聯歡晚會前五分鐘播出的廣告就要投入上億元,而且還要循環(huán)播出。如此一來,無論是電視臺還是網絡,都會充斥各種各樣的廣告,尤其是網絡上的網絡游戲廣告,幾乎隨處可見。
廣告多了,人們接受的廣告信息也就多了,當然購買商品和服務的也就多了。廣告似乎已經完全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之中,也貫穿了主流意識形態(tài)下的價值觀,也就起到了不錯的作用,收到了不錯的效果。當然,廣告是資本推動的產物,卻要獲得權力的允許,不然就不會通過。無論是電視臺還是網絡平臺,都擁有一定的特權————除了獲得權力的認可和允許,就是自身擁有一定的權力了。
說到底,廣告還是資本和權力的玩物,也是投放的誘餌,誘導人們消費。似乎沒有幾個人能夠抵擋廣告的誘惑,也沒有幾個人不受廣告的暗示;蛟S,廣告的大力推廣,不但有利于權貴們謀取利益,而且還有利于社會穩(wěn)定呢。當然,也就讓人們身陷消費主義陷阱,不能自拔了。
上篇:
下篇: